2012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一场足球盛宴在全球范围内上演。在这场巅峰对决中,控球率成为了双方争夺的关键。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这场经典之战,分析控球率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以及双方球队在控球方面的表现。
一、比赛背景
2012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在伦敦的温布利球场举行。对阵双方是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队和英格兰的切尔西队。在这场决赛中,双方球队为了争夺欧洲足球的最高荣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二、控球率的重要性
控球率是衡量一支球队在场上的统治力的重要指标。控球率高的球队往往在比赛中占据主动,有利于球队发挥出自身的战术优势。以下是控球率在比赛中的几个重要作用:
1. 控制比赛节奏:控球率高的球队可以更好地控制比赛节奏,使比赛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
2. 压制对手:控球率高的球队可以通过传球、控球等方式,对对手进行压制,使其无法发挥出实力。
3. 营造进攻机会:控球率高的球队更容易在对方半场制造进攻机会,提高射门次数。
4. 增强信心:控球率高的球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有利于增强球队信心,提高比赛胜率。
三、双方球队控球率对比
以下是2012年欧冠决赛双方球队在控球率方面的对比:
| 队伍 | 总控球时间(分钟) | 控球率 |
|---|---|---|
| 皇家马德里 | 555 | 58.3% |
| 切尔西 | 445 | 41.7%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皇家马德里在整场比赛中占据了明显的控球优势,控球率达到58.3%,而切尔西的控球率为41.7%。
四、控球率对比赛的影响
1. 比赛节奏:由于皇家马德里控球率较高,比赛节奏明显偏向于西班牙球队。这使得切尔西在比赛中显得有些被动。
2. 进攻机会:皇家马德里在控球优势下,多次在切尔西半场制造进攻机会。虽然射门次数并不占优,但威胁程度较大。
3. 心理压力:控球率较低的切尔西在比赛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使得球队在进攻端显得犹豫不决。
2012年欧冠决赛,皇家马德里凭借58.3%的控球率,成功压制住了切尔西。控球率在这场比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西班牙球队最终笑到了最后。这场经典之战再次证明了控球率在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控球率是衡量一支球队在场上的统治力的重要指标。在未来的比赛中,控球率将继续成为球队争夺的关键。对于球迷们来说,关注控球率,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足球比赛。
西班牙队在2012年的欧洲杯上,为何能拿到最终冠军
这一切都要从西班牙的老帅阿拉贡内斯在欧洲杯失利之后对西班牙国家队的改造说起。阿拉贡拉斯就大胆启用了几名当年在欧冠赛场上表现出众的小将,法布雷加斯和雷耶斯的名字就赫然在册。
不过那个时候的西班牙依然不是德国世界杯的夺冠热门,在小组赛西班牙三战全胜晋级。德国汉诺威世界杯球场的1/8决赛中,西班牙遇到了齐达内带领的法国队。虽然西班牙在第13分钟依靠大卫-比利亚的点球取得了1-0的领先,但之后,法国队分别在第41分钟由弗兰克-里贝里扳平比分,第83分钟由帕特里克-维埃拉反超比分,齐达内在第90分钟的进球更是让比赛彻底失去悬念。最终西班牙1-3不敌法国,结束了世界杯的征程。
世界杯西班牙23人大名单门将,1号卡西利亚斯 19号卡尼萨雷斯 23号雷纳后卫,2号萨尔加多 3号佩尼亚 4号马切纳 5号普约尔 12号洛佩斯 15号拉莫斯 20号华尼托 22号伊瓦涅斯中场,6号阿尔贝尔达 8号哈维 11号加西亚 13号伊涅斯塔 14号哈维-阿隆索 16号塞纳 17号华金 18号法布雷加斯前锋 7号劳尔-冈萨雷斯 9号托雷斯 10号雷耶斯 21号比利亚
在世界杯上的失利让阿拉贡拉斯意识到这支西班牙队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对于西班牙的改变依然势在必行,在反思西班牙失利的过程中,阿拉贡拉斯大胆对西班牙国家队的阵容进行改造。
欧洲杯之前,西班牙国家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让21号的比利亚接替劳尔的7号球衣,这遭到无数媒体和球迷的口诛笔伐,但阿拉贡内斯有自己的理由。一方面,作为TIKI-TAKA的忠实支持者,劳尔在阿拉贡内斯的阵容并没有合适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托雷斯和大卫·比利亚,他要的是这两个人的跑位、速度、接应以及冲击力。另一方面,阿拉贡内斯希望以“巴萨帮”打造西班牙的阵容,这也方便更衣室的管理。所以在权衡之中阿拉贡内斯拿下了劳尔在西班牙国家队阵中的位置。
然后是变阵,在保留西班牙一贯的4-4-2的同时,改打4-5-1。当时的西班牙,锋线是比利亚和托雷斯的搭档,中场是哈维和伊涅斯塔,塞纳作为防守后腰,后卫线上则是普约尔和马切纳。这两方面的改变使西班牙在全年未尝败绩,在2008年的欧洲杯预选赛中,西班牙以小组第一出线。
欧洲杯西班牙队23人大名单门将,1号卡西利亚斯 23号雷纳 13号帕洛普后卫,15号拉莫斯 5号普约尔 20号华尼托 18号阿韦罗亚 3号纳瓦罗 2号阿尔比奥尔 4号马切纳 11号卡普德维拉中场,10号法布雷加斯 6号伊涅斯塔 8号哈维 21号大卫-席尔瓦 12号卡索拉 22号德拉雷德 14号哈维-阿隆索 19号塞纳前锋,7号比利亚 16号塞尔吉奥-加西亚 9号托雷斯 17号古伊萨
欧洲杯小组赛,西班牙4-1俄罗斯,西班牙2-1瑞典,西班牙2-1希腊,对阵希腊更是10人轮换,变阵4-5-1,轻松取胜。
在淘汰赛阶段,先后淘汰意大利、俄罗斯和德国,取得了欧洲杯的冠军,时隔44年再度问鼎欧洲之巅,殿堂级的中前场让整个世界都看到了西班牙赏心悦目的攻势足球。欧洲杯后世界杯随之而来,这时老帅阿拉贡内斯辞职,代替他的是博斯克,他在阿拉贡内斯的基础之上,继续向西班牙国家队移植巴萨的进攻体系,而此时西班牙国家队也迎来了那个关键的人物,布斯克茨。在巴萨,横扫欧洲的布茨克斯,哈维,伊涅斯塔的中场组合,在西班牙国家队自然也不例外,后腰阿隆索更是良好的补充,后卫线上加入的皮克,筑起西班牙的防空塔,西班牙王朝自此诞生。世界杯预选赛,西班牙10战全胜,打入28球只丢掉5球,以无解的表现进入世界杯决赛圈。
世界杯西班牙队23人大名单门将,1号卡西利亚斯 23号雷纳 12号巴尔德斯后卫,2号阿尔比奥尔 17号阿韦洛亚 11号卡普德维拉 4号马切纳 3号皮克 5号普约尔 15号拉莫斯中场,14号哈维-阿隆索 16号布斯克茨 10号法布雷加斯 8号哈维 20号哈维-马丁内斯 21号大卫-席尔瓦 6号伊涅斯塔前锋,22号纳瓦斯 13号马塔 18号佩德罗 19号略伦特 9号托雷斯 7号比利亚
然而,这次作为夺冠热门的西班牙,首场就以0-1爆出冷门负于瑞士,出线形势被动,虽然全场控球率74%,传球成功率89.5%,但缺少了前场的托雷斯,大多时候只是无谓的倒脚,根本算不上传控。第二场面对洪都拉斯,博斯克改打4-3-3,托雷斯、纳瓦斯和比利亚的锋线组合最后以2-0战胜洪都拉斯,取得3分。一场小组赛面对智利,以2-1战胜智利进入淘汰赛。首场淘汰赛面对葡萄牙,控球率达到64.5%,传球成功率85.4%,最终收获一个进球。下一场面对巴拉圭,由比利亚绝杀晋级。半决赛面对强大的德国队,西班牙稳固的防线起了作用,最后时刻,哈维开出角球,普约尔甩头攻门绝杀德国闯入决赛。
世界杯决赛,西班牙面对荷兰,卡西利亚斯扑出罗本的单刀球,双方进入加时,伊涅斯塔把握住机会,一蹴而就,在第116分钟扫射远角射门绝杀荷兰,首次捧起大力神杯。
另外整个系列赛,西班牙只丢掉2球,分别是小组赛首轮0-1不敌瑞士,以及小组赛第三轮2-1击败智利,淘汰赛均以1-0的比分击败葡萄牙、巴拉圭、德国和荷兰,保持零封。在决赛中,卡西利亚斯凭借着出色的扑救技术化解罗本的单刀,最终夺得了2010年世界杯的金手套奖。那个时候的西班牙以阿隆索、布斯克茨、哈维和伊涅斯塔组成强大的中场,善于跑位,小范围内的配合,通过控球形成压迫,一旦丢球立刻组织反抢,那时的西班牙队,站在了世界之巅。欧洲杯,普约尔退役,国家队开始以皮克和拉莫斯组成中后卫的搭档,布斯克茨、哈维和伊涅斯塔之间的配合更是愈加成熟,形成行云流水之势。欧预赛中,西班牙照旧一路高歌猛进,进入决赛圈。
欧洲杯西班牙队23人大名单门将:1号卡西利亚斯 12号巴尔德斯 23号雷纳后卫:17号阿韦洛亚 5号胡安弗兰 15号拉莫斯 3号皮克 2号阿尔比奥尔 4号哈维-马丁内斯 18号阿尔巴中场:8号哈维 6号伊涅斯塔 10号法布雷加斯 16号布斯克茨 14号哈维-阿隆索 20号卡索拉 13号马塔前锋:21号大卫-席尔瓦 22号纳瓦斯 7号佩德罗 19号略伦特 9号托雷斯 11号内格雷多比利亚因伤缺阵本次欧洲杯。
欧洲杯博斯卡首场面对意大利摆出4-6-0的无锋阵,意大利对应摆出3-5-2,比赛中意大利替补迪纳塔莱首先打破僵局,但随后西班牙由法布雷加斯扳平比分,最终双方战平。第二场面对爱尔兰,托雷斯复出,西班牙重回4-5-1,4-0大胜爱尔兰,最后一场小组赛,依旧是4-5-1,压制克罗地亚,以1-0取胜。1/4决赛面对法国队,4-6-0阵容使西班牙牢牢掌握场上的主动,阿隆索帮助西班牙首开局面,最后依靠点球2-0淘汰了法国队。半决赛面对葡萄牙,虽然中场控制力极强,但却缺少有冲击力的前锋,最后通过点球大战,西班牙进入决赛。决赛面对意大利,博斯克再次摆出4-6-0,而意大利则摆出4-3-1-2,和西班牙对攻,显然这不是明智之举,最终西班牙4-0大胜意大利,取得了2012年欧洲杯的冠军。
西班牙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世界大赛的三连冠,在当时追平了德国3次夺冠的纪录。再往后的世界杯德国夺冠、欧洲杯葡萄牙夺冠、世界杯法国队夺冠。随着主力球员年龄的增长,西班牙实力逐渐有所下降,但那西班牙依然会让所有人铭记,在足球里,每个人对于“最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我只是会在往后的时间里,回想起那个叱咤风云的斗牛士军团。
西班牙斗牛士王朝的开始,哈维-阿隆索、哈维、普约尔、托雷斯等人退役,伊涅斯塔和比利亚离开了伊比利亚半岛,拉莫斯和皮克还分别在皇马和巴萨,布茨克斯或许还是“球盲过滤器”,但在巴萨现在已经不再是他的时代,弗兰基-德容、甚至是法蒂,年轻人正在成长,卡西利亚斯还在波尔图,其余不再叙述。
国家队的主力位置之后,在皇马又宣布队长劳尔正式从皇马离队,在西班牙最巅峰的时候,“指环王”劳尔却不在其中。西班牙国家队生涯,皇马生涯,他荣誉无数,却又或者是茫茫西班牙,最失意的那个人。
12年切尔西夺冠多逆天呢
在过去近十年欧冠征程中,众多经典比赛场景深深地刻在了球迷的心中。如果要评选出最神奇的欧冠冠军,每位球迷都可能有自己的选择。但在小编看来,2012年的切尔西队无疑是最令人震惊的。他们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方式征服了欧洲,夺得了欧冠冠军,实现了那一群老男孩的冠军梦想。
让我们回到2012年3月,当时切尔西在联赛和欧冠赛场上的表现都不理想,导致阿布拉莫维奇解雇了上任仅8个月的博阿斯。迪马特奥被任命为临时主教练,当时切尔西在联赛中排名第五,与排名第一的曼城相差20分,在欧冠赛场上也刚刚输给了那不勒斯。迪马特奥上任后,以特里-兰帕德-德罗巴为中轴线,切尔西的状态开始好转,各项赛事取得了四连胜。特别是在欧冠八分之一决赛中,主场以4-1逆转那不勒斯,总比分5-4晋级八强,打破了球队在欧冠淘汰赛中的主场进球荒。
在足总杯和欧冠中,切尔西两条战线都在前进,而在联赛中,由于之前的积分不足,他们选择了战略性放弃,专注于欧冠和足总杯。在欧冠四分之一决赛中,切尔西面对本菲卡,凭借整体实力顺利晋级四强。他们的下一个对手是强大的巴塞罗那,这也是切尔西的老对手。首回合,迪马特奥采取了意大利式的防守反击,让巴塞罗那无计可施,最终依靠德罗巴的进球,以1-0的比分赢得了主场胜利。第二回合在诺坎普球场,比赛过程惊心动魄。切尔西早早地0-2落后,队长特里还被罚下场,但梅西的点球击中立柱,未能杀死比赛。切尔西在最后时刻连追两球,尤其是托雷斯的全场最佳进球,以3-2的比分淘汰巴塞罗那,进入欧冠决赛,也报了2009年斯坦福桥惨案的一箭之仇。
2012年5月20日,欧冠决赛在安联球场举行,切尔西的对手是淘汰皇马的拜仁慕尼黑。尽管拜仁主场作战,占据绝对优势,但切尔西在缺少特里、拉米雷斯、梅雷莱斯和伊万诺维奇四名主力的情况下,表现依然顽强。比赛过程中,拜仁明显占据上风,但切尔西也展现出了坚韧。在前半小时,切尔西甚至只有36%的控球率,没有角球,更没有射门,几乎被拜仁围攻,形势极其严峻。第83分钟,穆勒为拜仁打破僵局,看似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拜仁倾斜。然而,足球的魅力就在于此,比赛第88分钟,切尔西通过全场第一个角球,德罗巴在比赛即将结束时的拼命头球,将比赛拖入加时。双方在120分钟内1-1战平,罗本失点错失绝杀机会,最后只能通过点球大战决出胜负。在点球大战中,诺伊尔扑出马塔的点球并亲自罚进,切赫更是如有神助,连续扑出奥利奇和施魏因斯泰格的点球,最终德罗巴一蹴而就,以4-3的比分获胜,为切尔西赢得了107年历史上的第一座欧冠冠军,也是伦敦城的第一座欧冠,更是这群老男孩在莫斯科雨夜后的圆梦之作。
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哈姆雷特,而在小编看来,2012年的切尔西夺冠之路堪称逆天。即使是当年的宇宙队巴塞罗那,也无法阻挡这支神奇之师的步伐。这群老男孩在经历了2008年莫斯科的雨夜之后,能够在2012年顽强夺冠,也算是实现了许多蓝军球迷的欧冠梦想。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11-12赛季巴萨什么实力
2012年5月25日,巴塞罗那在马德里的卡尔德隆球场对阵毕尔巴鄂竞技,佩德罗梅开二度,梅西打入一球,以总比分3:0赢了得了队史第26次夺得国王杯冠军。也是瓜迪奥拉执教巴萨4年来的第14座冠军。就在这场比赛前一个月,瓜迪奥拉宣布辞职,结束了自己在巴萨四个赛季的辉煌时刻。在这个赛季他们先是丢掉了联赛冠军,而后又无缘欧冠决赛,他们的统治力在这个赛季骤降,曾经单赛季豪取6冠的“梦三队”至此步入黄昏时代。
但是就场上表现来讲这支巴萨足球队在教练瓜迪奥拉执教巴萨队 4年的打磨下,其技战术风格也日渐成熟,尤其是进攻战术,打法丰富多样让人回味无穷。
当时的巴塞罗那队中拥有世界顶级球员,司职前锋同时可以兼任攻击型中场的梅西,左右都能射门的前锋比利亚,中场节奏大师哈维、伊涅斯塔,后方坚强的后盾普约尔、皮克等。在这支队伍中,无论是前场逼迫就地反抢,防守快速反击、全场短传长传及控球、禁区的穿插配合、队员跑位策应等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进攻和防守体系。单论战术和默契度以及观赏性,这支巴萨无疑处于最巅峰。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能够感受到他们恐怖的统治力。
这个赛季巴萨的进攻到底有多出色?
我们先来分析一组数据,在 11-12赛季比赛 38场中:
有效进攻总数为 552次,平均每场有效进攻为 14.5次,
中、边路运动战次数为 502次,占有效进攻次数的 90.4%。
中路进攻为 365次,场均为 9.6次,占总有效进攻次数的 66.12%,
边路进攻次数为 137次,场均为 3.60次,占总进攻的 24.82%。
定位球有效进攻 26次,场均0.05次占总比例的 4.72%,
巴萨队有 15次远射,占总进攻次数 1.63%。通过以上数据能够很明显得出,远射占到射门比例一小部分,远射虽然能够在比赛僵持发的情况下打开局面,但是在巴萨队进攻战术中不提倡远射,来草率的结束进攻;而是通过中路或者边路运动战术输送皮球在罚球区附近甚至到球门区前沿,来形成对方球门的威胁。中路组织进攻次数为 365次,边路组织进攻为 137次,可以很明显得出中路与边路组织配合中,中路组织进攻的次数远远高于边路,运动战中中路进攻是巴萨队最善用的组织进攻路线。
除此之外,巴萨将自己的中场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守转攻,我们都知道,中场是由守转攻的发起的次数最多,是由守转攻最主要的区域。巴萨守转攻的有效进攻为 187次,前场发起为 69次,占总比例的 36.9%;中场发起为 73次,占 35.3%;后场发起次数为 45次,占到比例为 24.1%。而在攻转守的时候,巴萨的后防线往往会提到高位,在中圈附近就开始布防阻截,破坏对方进攻。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使场上 10个球员都压在对方半场,过多的球员在狭小的空间里更容易割断对方的进攻;同时,更容易让对手陷入越位陷阱。在本方的前场即对方的后场,即使是对方抓住机会打反击,远离球门,也需要狂奔整个半场,在运球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堵截。所以在由守转攻发起的位置可以反映出,巴萨队防线前压克制对方防守快攻,中场阻截威胁前场,前场就地反抢。
巴萨极致的进攻火力还表现在他们的细腻的“传控”上,可以说如今巴萨的一切都建立在他们的“传控”哲学上。在这个赛季的 38场比赛中单场控球率最高为 83.4%;单场最低控球率为 54.8%。单场传球率最高为 94.1%,单场传球率最低为 79%。巴萨队在单场控球率基本保持在 60%之上,而且整个赛季他们仅有三场在 60%之下。巴萨队在单场控球率都在 80%之上且仅有一场为 79%。
以上数据可以看得出,高效率的传球、控球是巴萨队进攻的重要的特点。在巴萨队中无论球员个人盘带技术如何,都要求他们能做好控球、传球,并保持对这两项技术的自信意识,随时准备着传球或者接应队友的传球,准确而又能把握时机,快速的一脚传递。所以即便队友被紧逼,巴萨球员也敢于传控球,无论是开场还是终场,还是领先或是落后,场上就形成了你抢我传,有意图抢也传,没人抢我我不传,主攻中路,边路是辅助。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有效进攻中路与边路对比可知,中路的威胁始终大于边路,对于传控球来说,中路接球再传有四面八方的接应,而边路只有一半。中路收紧,边路转移,加大进攻的宽度,同样还能加宽纵深进攻。这样就在选择进攻上就优先考虑中路,形成了中路为主,边路为辅的进攻战术策略。
巴萨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控球率?
巴萨拥有如此高的控球率究其原因,正如巴萨队队长哈维也曾说过:“谁控制住了皮球,谁就主宰了比赛”。如果一方拥有的控球时间越多,则拥有的球权就越多,这样形成进攻机会就越多。控球在比赛中常见在场上有两种方式,包括个人盘带与队友之间传球。拥有长时间的控、传球就相对拥有了球权,当皮球在自己脚下时,就拥有了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进攻,另外一个就是可以防守;这样当球权在本方时,就能控制比赛节奏,也不必拼命奔跑去追球或者抢球而且还能节省体能。
在观看巴萨比赛经常看到对方球员体力不支,其实当场上队员拥有脚下皮球时,不用浪费过多的体力去追赶或者围抢皮球。巴萨队在场上传、控球时间越长,对方迫于奔命追赶皮球,这样对手越易疲劳,体力下降导致性情脾气暴躁,防守的注意力就下降,迫使对方的防线出现漏洞空隙。当控制球权时同时还意味着对方无法组织有效进攻不能射门得分。
无可比拟的传控体现了巴萨的整体性,足球比赛非常考验队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度。这支巴萨在瓜迪奥拉的率领下,经过4个赛季的比赛,他们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球员不停的传球和跑位,来回的穿插,如同固定的套路一般,对手难以捉摸,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有这么高控球率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与其他队进行比赛时,巴萨通过传球控制全队进攻的方向和节奏,他们在进攻时是极度前压的,丢球之后迅速在前场反抢,并且大部分球员一直都压在对方半场,中场球员比如哈维、伊涅斯塔会适时的切入禁区抢点,不过大部分时间是在中路拿球和队友配合,巴萨的传球优先传安全球,通过不断的调度,不断的回传倒脚找到空当,在有足够把握之前,不会刻意去传威胁球。
通过传控球,控制比赛节奏,是整套进攻战术的基础,每场比赛都保持 60%以上的控球的关键在于队员之间的整体性,他们每个球员拿球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出球,他们更趋向于保险起见的短传,横传和回传。这样就对对方球员防守出现了难题,两者中你会选择防守哪一个,若是体能没有问题一直跟着球跑,但是一直处于被动去追球权,不能阻止有效的进攻慢慢防守的注意力就会下降,但是有球权的一方倒球消耗的体力比跟着球防守的对方要少,长时间的跑动导致对方体力下降,情绪不耐烦,在不耐心之后,巴萨队的机会就出现了,往往就是一个极快的直传,前锋的后续配合便开始了,给对方致命一击。
尾语
就论进攻而言这支巴萨已经十分完美,他们的整体性和战术的执行力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他的阵容也十分的豪华,既有梅西哈维小白这样的中场控球高手,同时还有像阿尔维斯、布茨克茨、皮克这样脚法细腻的后卫。而且还有能够参与进攻传球点的门将巴尔德斯。默契的配合的传球配合,从青训就已经开始就在训练和比赛灌输团队合作,这一点更是巴萨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在场的球员不惜体力都像清道夫一样奔跑,通过积极的跑动,找出空挡,找到机会。
可以看出巴萨还是以中路进攻为主,边路为辅,中路负责调度和输送;进攻且战术丰富,强调地面配合,层层渗透。边路进攻主要是边路的外围传中,进行边路转移;中路配合中短斜传、短直传为主,肋部配合则以下底回扣较多;个人运球突破在中路和边路组织也是巴萨进攻特色。
虽然他们在场上的技战术十分出色,但最后的总冠军并不仅仅是战术方面的比拼。更衣室的矛盾,外界的猜疑,管理层的不信任,以及对总冠军渴求的疲惫感等等,最终让他们一年痛失两冠。12年主教练辞职,哈维接班人蒂亚戈转会,中场青黄不接。曾经创造了无限辉煌的巴萨宇宙队,步入黄昏时代